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8 (第2/4页)
想起接下来还有六天要熬,宁砚就头疼不已。 宁砚不知道的是,在他走出贡院后不久,一份他的家状(注:记述有关个人履历﹑三代﹑乡贯﹑年貌等的表状)被送到了主考官柳宗志的桌案上。 柳宗志将摘下放在一边,翻开了卷宗。 当他看到宁砚爷爷宁伯生的名字后,右手食指在上面点了两下,眼睛微微眯起。 “原来如此……” ** 次日黎明,进入贡院后,乡试第二场开始,第二场主考的是五经,没有试帖诗,是以宁砚所用的时间比第一场短上一些。 但乡试不允许提前交卷,所以即使他题答完了,他也得继续坐在号房里。 这次,他看到了这次乡试的主考官。 他只知道这位主考官叫柳宗志,乃是御史台正四品的佥都御史。 在答题时,宁砚虽然没见过他,但从这些中规中矩的题上猜测这应该是一个有些守旧,严肃古板的人。 在见到人后,更觉得是如此。 一张方正的国字脸,浓眉如刀,脸上除了严肃外,不见一点笑容。 仅仅就从面相这一点,宁砚就认为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。 第二场结束后,依旧是只缓了一个晚上便开始了第三场考试,这也是乡试与院试最大的不同。 时务策是论时务的对策,要求考生结合实际的政务说出自己的见解,给出对策。 比经义更加的灵活,同样要求也高了一个台阶,而这一点就是区分秀才与举人的关键。 策问一共五道,不少人在看到第一道题的就有些怔忪,宁砚在细读过两遍后,给出了一个“综合”的评价。 题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